4·20地震给灵关镇带来的灾难是空前的,当地人说即便受到汶川地震的波及,也没遭受如今这样的灾难。民宅被毁、公路断裂、学校搬迁……这些都是烙印在灾民心里无法抹去的痛。记者在25日的走访中,特别采访了因地震而被转移到安置区内的灵关镇中心小学,了解到震后孩子们生活及学习情况。
地震损毁校舍 小学搬到安置区
9月25日上午,当记者走进灾民安置区内时,入口处附近的几排简易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门牌上标注着几年几班,房子里装的也不是家具、电器等生活用品,而是认真听讲大声朗读的孩子们,这就是在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学校灵关镇中心小学。由于校舍在地震中损毁成了危房,全校师生不得不搬到安置区内。
没有了校舍,学生们不得不休学。直到今年6月底,接受各方援助中心小学被转移到安置区内,建起临时校舍供孩子们学习。临时校舍房间简陋、室内潮湿、四周环境嘈杂。孩子们对新环境很好奇,精神无法集中根本不能安心学习。学校专门分派老师监督孩子们的情况,对受灾较为严重家庭的孩子,给予特别关照。对于学校,老师们采取抚教相结合的方法,和孩子长谈从心理层面说教。这样在取得孩子信任的情况下,再加以辅导就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临时学校的老师用扩音器上课
这所学校的简易房间并不大,可每个老师都戴扩音器。老师李国富告诉记者,灵关镇中心小学教职人员及学生总共有500余人,按照原来的分班制度重新进行了划分。总共分为8个班级,学前班2个及6个学龄班。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为50多人,由于房间简陋环境嘈杂,好奇的孩子们很容易被外界吸引而无法专心上课。
在爱心企业的捐助下,全校老师每人配备一个扩音器,一方面减少老师的体力消耗,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孩子听讲。“之前我们是不用扩音器的,但到了这里就不行了。”李国富说。教室内的条件差,不隔音、返潮情况较为严重。在教室的后墙面上,一块大约1平方米的面积被水浸湿,李国富说这已经都持续两个多月了。简易房的条件虽然差,但很多人都已经适应了,只是少数孩子还无法接受。
“这里一点都不好,没有操场没有空地让我们活动。”三年二班的明明(化名)向记者抱怨道,他们每天除了上课就是上课,期间只有一次眼保健操。由于没有足够空间,之前课间的间操也被取消,体育课也变成了在室内讲述理论,没有了活动空间。
“叔叔我们什么时候能搬回原来的学校啊?”面对孩子的提问,记者竟一时语塞。孩子们期盼的也正是灾民们期盼的,什么时候能住进新家不在外漂泊,是他们为之努力的目标。根据相关部门对灾民“灾区重建要3年建成5年建好”的承诺,相信明明等孩子很快就能重新住进宽敞明亮的教室。
来自:广州大众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