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区花露北岗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内,有一座圆形坟茔,坟墓外围还铺着一圈鹅卵石,看上去讲究得很。
这个墓来头不小,墓碑上刻着:晋贤阮籍之墓。传言,它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的衣冠冢。一直以来,四十三中都是它的监管方。但最近有消息说,四十三中将和文枢中学初中部合并,原四十三中的学生将全部进入文枢中学就读。文物爱好者们担忧:学校要搬家了,阮籍的衣冠冢怎么办?
学校一墙之隔是拆迁工地
四十三中靠近集庆门,周边一片拆迁景象。进入校园,学校大门正对着“竹趣台”,阮籍的衣冠冢,就在竹林的背后。
墓坐东朝西,由墓碑和圆形的坟茔组成。坟茔下部为圆形,直径约5米,用青灰色砖块砌成,上面盖着封土堆,为半球形,封土堆上长满野草。坟茔整体高约2米,保存完好。坟茔西侧立有一块墓碑,用隶书写着六个大字“晋贤阮籍之墓”,落款为“南京市人民政府立”,时间为1984年3月。坟茔东侧的墙壁上,嵌着另一块碑,写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8月公布”等字样。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衣冠冢的右边有一棵老树,茂密的树枝伸向空中,一些枝头探出墙外,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而校园的一墙之隔,就是拆迁工地。“平时,有一些文物爱好者过来,估计墓里也没什么。”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说,听说学校要拆迁,但一直没拆,阮籍衣冠冢今后会怎么样,她也不清楚。
师生们“照顾”衣冠冢50年
阮籍的衣冠冢在四十三中里面,已经整50年了。而阮籍衣冠冢也见证了这一带的变迁。
最早记载阮籍衣冠冢的是《江宁府志》,上面说,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一个叫李昭的人,在南京城西南凤凰山古凤凰台边掘土,先后掘得石碣两块,一块上刻“晋贤阮”三字,后来又找到一块,上面刻着“籍之墓”,认定这里是阮籍的衣冠冢。民国时期,南京的文物专家朱偰,又对阮籍衣冠冢进行了调查。
而阮籍墓和四十三中的故事,也是近50年才有的。四十三中从1964年建校一直到现在,都在花露北岗,阮籍的衣冠冢就成了校园的一部分。“古墓在学校里,学校的老师、学生具有监管的责任和义务。”秦淮区文化局的一位负责人说。
而近来有传言称,四十三中将和文枢中学初中部合并,从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原四十三中学区的学生全部进入文枢中学就读。现代快报记者也了解到,这个可能性较大。有关人士透露,相关部门目前有此意向,计划是9月新学期开学合并。但两校的校长均表示,并没有接到正式的合并的文件。
如果四十三中合并搬走了,这座墓怎么办?谁来维护?以前,“阮籍墓”都是由学校师生“照顾”的,四周干干净净。学校的老师说,经常有文保部门和街道的工作人员来检查维护的情况。
来自:广州大众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