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体经济不景气、最低工资标准不断调高、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上涨、珠三角城市转型升级深入、内陆城镇化进程推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工厂搬离珠三角的情况出现了加速的苗头。有小微企业坦言,珠三角调高最低工资、人力成本上涨,对自己正形成一种“挤出”效应。
记者发现,大部分工厂搬迁都是源于成本压力,不过也有少数工厂例外。深圳宝安区一家生产金刚石砂轮的公司将工厂搬到了河南,目的是要获取一张电镀证,以方便上市。据知情人士介绍,该公司本来的打算是想在东莞设厂,但无奈,这张证件在东莞很难办下来。
在工厂搬迁潮中,一些小微型的工厂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搬到内陆,很难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享受不到政策优惠;留下的话,就得继续承受当地经营成本上涨的高压,走就地转型之路也同样艰难。
工厂搬迁,迎合了珠三角城市转型升级的需要,也让这些地方面临产业空心化危机,相关产业生意一落千丈。不过,有专家表示,这是转型升级必须经历的阵痛,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大环境和综合优势还在,期待未来珠三角能吸引更多优质企业的进驻,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在珠三角工厂搬迁潮中,搬家公司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存在:他们既负责工厂的迁徙,又跟那些被搬迁的工厂一样,同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样面临人力成本上涨、油价飙升等多重压力。
“没什么大的利润,基本上赚点小钱。现在也不好做。”某搬家公司负责人邓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做大市场,他们不需要工厂出预付款,搬完后才结算搬家费。而这样的操作容易将一些实力不足的小搬家公司排挤出去。“你做不来的话,人家就不会给你接这个业务。”有搬家公司老总坦言,现在的营业额一年不到500万元,比年景好的时候差了约40%。
□赢周刊记者 刘欢
搬迁!搬迁!
去年底,东莞南城区丽能鞋厂搬至东莞沙田镇,原因是沙田的租金更便宜。该厂1990年开办初期员工约2000人,鼎盛时期员工超过6000名。现在,每个月依然有约4万双的鞋子从这里制作好再发往国外,不过和鼎盛时期单月生产50万双的量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劳动力成本上涨,代工环节利润缩水,同时还要应对对手的竞争和国外厂家的压价,不少代工企业选择将公司迁移到劳动力更加便宜的市郊或者内陆。从2010年开始,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企业富士康就大举从深圳内迁,转至湖南衡阳等地。
在珠三角工厂搬迁的浪潮中,搬家公司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存在:他们既负责工厂的迁徙,又跟那些被搬迁的工厂一样,同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样面临人力成本上涨、油价飙升等多重压力。
邓先生是广州一家大型搬家公司的负责人,该搬家公司拥有员工近500人。他感觉,近年来,确实有不少工厂都在搬迁,有的从广州搬到潮州、汕头、深圳等地,有的则索性搬到了内陆。而在他接的工程中,最大的单是将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广州工厂搬去了湖南永州。
一位广东老板老家在湖南株洲,迫于珠三角厂租不断上涨的压力,加上自己早期已低价在株洲买下了一块地皮,最终做出了迁厂回老家的决定。几十台沉重的设备和几吨的原材料,拉了几十车才全部搬完,加上安装设备和组装调试,费时整整一个月,花费逾20万元。
去年3月,中国最大的相机制造厂之一普立华也开始迁出佛山的生产线,7000名员工陆续离职。最高峰时,这家巨型工厂曾占地超过16万平方米,容纳了2万多人。普立华对外宣传曾保持着高调口径,称当今全球市场上每7至8部相机就有一部出自普立华员工灵巧的双手。曾经,普立华工厂下班,黑压压的人群持着通行卡,像潮水一般涌出门口,挤满周边的地摊、网吧,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然不见。
大部分工厂选择搬迁都是基于成本压力,不过也有少数工厂例外。深圳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