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组合长江中游的一个内陆经济三角区,改变城市布局是一个必备条件,另一个必备条件是交通,要以三角区的城市群组设计交通
,它是多向度的,我以为它首先要有一个三极循环,构建一个三湖三楼旅游带,三湖即洞庭湖、鄱阳湖和东湖;三楼即黄鹤楼、岳阳楼和
藤王阁,这个旅游组合有机将江南三楼联贯起来,它就造成了一个势,将这样一块吴楚文化的结合带构成像苏浙的吴越文化带,它给人一
个全新的意境.长江中游经济三角区就完全以制造业、纺织业为主,兼及一个新的旅游区和文化市场,从历史来看,无论是武汉的武圣路
,还是长沙的黄泥街,都曾经做成过全国最大的批发书市,特别是武汉,它据有的俗文化制作与发行的完全机制,由此断定长江中游可能
拓展一个文化的教育市场.
从亚洲经济布局来观照,也仍是欠缺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地带,中国就不必谈了,其优势在于此地的制造业人才储蓄十分可观
.有制造业和冶金材料业作为基础,发展IT业就有了前景,纵观欧美发展IT业,是通过IT业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增
长,IT业是不可以像中国这样脱离其它产业独自发展的,就像一棵孤立的树不可以在广阔的大沙漠上独自生长.因此,长江中游建设经济
三角区就可以为中国的IT业提供一个新的可能.关于这个新的城市,我曾经有一个这样的设想,即在长江中游建设一座大学城,它以归国
留学生为主,建设新的教育模式,如与建设勤工俭学式的工业园区和创业工业园区等等相结合.
诚然,以目前的城市格局组合和打造长江中游经济三角区是不符合条件的,因为没有第四和第五城市扰乱该地区的交通流向使之成为
一个经济涵养区,而沿用县改市的方法也不足以扭转三向背离的巨大离心力,迁移省府修改其三向背离为三向聚集,其能量是1+1+1>3,
因为它们带来的能量组合足够强大周边的中小城市,由此再相互作用,使整体经济呈平方而不是线性增长.世界上河流的三角州及河流的
中游都是大有可为,在近些年中关注河流的三角洲好像比关注河流的中游注意力大得多,密西比河的中上游的芝加哥、底特律和堪萨斯城
这个三角区的传统制造业,莱茵河中游的科隆、波恩、杜塞尔多夫、埃森、波鸿、杜伊斯堡等城市群组就是德国西部经济发达区域之一.
长江中游三角区另一道有意思的风景是:武汉mm黄石;南昌mm九江;长沙mm岳阳;皆呈双子星座而立,无论水陆交通,矿产资源,农业、水产养殖业、制造业基础以及教育资源,若是互相组合,当是潜力巨大,没有匹敌的,事实上它需要一个概念的集合和交通的三向背
离的重整,就会形成三赢的局面.它们,还可以拓展一个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