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共分两个部分:一.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1.避免机械性学习2.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3.将问题进行“类化” 4. 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二、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1、在知识整理中迁移2、在知识比较中迁移3. 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策略,实现规律性知识之间的迁移。4.在课堂创设积极的情境中迁移5.采用变式练习,提高知识迁移能力6.培养元认知能力,促进思维方法的迁移.
关键词:迁移能力 知识结构 类化 数学课堂教学
在平时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在测验和作业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刚刚学过的数学知识,刚刚才讲解过的题目与方法,一转眼功夫,再做相似的问题时就会觉得困难。这种现象无论对于哪个层次的学生,都会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为什么学生常常不能把刚刚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相似的情境中去呢?也经常听见有些老师不无抱怨地说:“这类题目有的学生己经问了三遍了,不知怎么,还有一些不懂,不会运用,一碰到相似题目,就束手无策,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把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学生没有认真学习或审题不清等,这种泛泛而论或“形式化”的小结对学生问题的解决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具体指导。我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教育心理学对“迁移” 做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其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两种类型,我们所说的迁移一般都是指正迁移。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形成知识的广泛迁移能力可以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有利于认识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曾经说过“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可见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一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是实现知识迁移的根本前提
有的同学在学习中重视对数学知识的机械